重建工程任重道遠
回顧大壩重建工程五大亮點:一是新壩與老壩并存,建設管理難度極高。新建大壩在老壩壩軸線下游120米處,新壩建設期間老壩仍然正常擋水,三期電站正常發電,工程本身拆除與改造、新建與生產并存,既要保證生產安全、基建安全,又要滿足防洪、灌溉、航運和下游用水等需求,統籌協調管理難度極大;二是破解高寒地區施工技術難題。東北寒冷地區建設近百米高碾壓混凝土壩,須妥善解決碾壓混凝土溫控、外保溫、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實時監控等多項技術難題,確保工程質量;三是創新建設魚道等環保專項設施。根據魚類的洄游特性,豐滿大壩重建工程在近百米高壩上修建升魚機設施在國內尚屬首次,可以保證新的豐滿大壩建成后,恢復松花江流域80年前的相關生態情況;四是研發與應用“智慧豐滿”管控系統。大壩建設過程中,通過諸多攝像頭采集信息并進行傳輸,通過電腦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實時對建設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進行管控。采集到的相關信息及關鍵部分的攝錄資料還會保留下來,做到痕跡管理;五是首次完全采用碾壓混凝土技術。新建工程自始至終完全采用碾壓混凝土技術,國內尚屬首次。碾壓機上安裝傳感器,通過GPS系統的網絡實時傳輸,可以跟蹤和監測碾壓機在任意一點的行走軌跡,確定碾壓的實密度,如果不夠可實時報警。
重壓下的安全監管持續發力
一是高度重視,持續監管。豐滿大壩由于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社會地位,工程重建以來一直很受關注,被國家列為重點工程掛牌督辦。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吉林省委省政府等有關部門領導曾先后多次蒞臨豐滿大壩重建工程現場視察。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發電工程質量監督站先后11次對豐滿大壩重建工程進行質量監督巡視;東北能源監管局聯合大壩安全監察中心先后6次到工程現場進行安全督查,嚴格監管工程安全質量。領導層面的高度重視,層層傳導至基層,讓每名員工對大壩重建工作都不敢有絲毫怠慢。
二是嚴格執法,形成閉環。“檢查不是走過場、處罰不是最終目的”,東北能源監管局歷次現場督查共發現各類問題100余項,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近40條。每次檢查結束后都立即召開現場情況通報會,通報檢查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并對整改工作跟蹤督辦,直到問題全部消除為止。針對督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東北能源監管局及時約談豐滿建設局,該停工的立即叫停,甚至直接建議建設方更換施工單位。正是在高壓的監管態勢下,通過采取嚴格行政執法,不斷加強閉環管理等工作,促進了工程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三是多方努力,形成合力。重建工程開工之初,國家能源局立即組織能源監管機構、大壩安全監察中心、國家電網公司、豐滿大壩重建工程建設局等有關單位召開安全工作座談會,明確各自工作職責;工程重建過程中,東北能源監管局積極溝通,主動作為,充分發揮企業、政府、監管部門3方優勢,形成監管合力。豐滿大壩重建工程從開工至今保持了安全生產的平穩態勢,得益于國家能源局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監管機構、建設單位的密切配合及各參建單位的大力支持。
電力安全監管永遠在路上
繼續加大監管力度,毫不松懈。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豐滿大壩重建工程已經順利結束,工程基建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工程質量處于可控、在控狀態,電力安全監管重點也將由基建轉入生產運維,重點是做好防汛抗旱、日常電力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監管工作。
認真總結監管經驗,逐步推廣。豐滿大壩重建工程自開工建設以來,東北能源監管局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重要的監管作用,也為新形勢下有效開展電力安全監管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下一步,東北能源監管局將認真總結,逐步推廣,扎實做好電力安全監管工作,更好為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作者系東北能源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